孤山公园有哪些历史,西湖孤山公园有什么历史
大孤山古建筑群是辽宁省现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,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大孤山古建筑群分戏楼、上庙、下庙三部分、占地5000多平方米,总建筑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,殿、堂、楼、阁共126楹,一条中轴线贯穿圣水宫、天后宫、和古戏楼,使上、下庙相互独立,又连为一体,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,碑文记载:“迄至明末,殿宇荒废,仅存基垣。
西湖孤山路一带景色最宜人,这里有中山公园、孤山公园和西泠印社,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融合在一起,为西湖著名的景点,游客和市民游览观光休闲娱乐的好去处。景区是对游客免费开放的,依山而建,有很多明清时期的建筑遗址,还有一个国家级文保单位印学博物馆。1、大孤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景区景点若从空中看,古建筑群像一个繁体的“寿”字,寿山福地,既看出中国古代建筑的匠心独具,也凝聚着美好的祝愿。上庙:由三宵娘娘殿、龙王殿、玉皇阁、药王殿、罗汉殿、观海亭、七层石佛塔等构成。登山远眺,鹿岛、獐岛尽收眼底。上庙接近大孤山峰顶,自然景观众多。其中,孤山圣水位于皇阁后,流泉四时不涸。水底洞天位于上庙圣水宫处,三眼酿泉,冬暖夏凉,清人诗曰:“碎空倒影三千丈,疑是瑶池落九天。
2、小孤山的人文历史小孤山的历史悠久。相传大禹治水时,曾至此刻石记功;秦始皇东巡,勒“中流砥柱”于石上,盛唐时期小孤山的名字正式见于诗人的笔端。小孤山的“孤山”是以其独立不倚而得名,至于小者,是为区别江西鄱阳湖的“大孤山”而言。小孤山山势挺拔,独立江心,北望靠天柱,南观倚匡庐。世人因山形长势犹如古代妇女头上发髻,故又称为髻山。世俗又因小孤与小姑同音,逐转小孤为“小姑”相传日久,有好事者将对岸的彭浪矶说成“彭郎”,遂生发出许多小姑与彭郎相爱的美丽传说,更给此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。
当时中国佛教兴盛,禅宗马祖道(709788年)云游天下名山,行脚至星子县的龚公山,宿松的灵隐山一带传授佛法,后以小孤秀过灵隐,便至此开山建庙,曰“启秀寺”。其弟子“百丈清规”的创始人怀海,世称百丈禅师,于唐德宗时曾到此寺讲法,传下了《禅门规式》,故《山谱》上有“马祖开山,百丈传规”的记载。相传,唐时山上寺庙很是狭小,内朔一男形神象,姓氏不详,无从考记。